close

很多人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

別人放假在玩的時候 他還在學習前進

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學英文方法(試聽看看):

http://1314.ws/tutor

今年國際上有一則漏網的「民告官」奇聞:資產排名全美第一的大都會壽險(MetLife)把「聯邦金融穩定監理委員會」(下稱FSOC)告進聯邦法院,理由是不服FSOC認定它是「系統性重大金融機構」(下稱SIFI)的行政處分。FSOC負責認定業者是否構成SIFI,是要解決金融監理上TBTF (Too Big To Fail,「大到不敢讓它倒」)的老問題。MetLife自認沒有那麼偉大,所以開第一槍拒進TBTF名人堂;本案也是美國金融改革以後的第一樁重大訴訟,廣受矚目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在MetLife之前,也有美邦(AIG)、保德信(Prudential)與奇異資本(GE Capital)三家非銀行業者被FSOC認定是SIFI,保德信還作態咕噥了一下,其他幾家都「惦惦」。其實早在去年7月,MetLife與8家同業就已被G20之下的「金融穩定理事會」(下稱 FSB)認定構成「世界級系統性重大保險業者」(下稱G-SII)。在美國,業者是大還是小,必須嚴謹的依法認定。被認為很偉大有啥不好?美國聯準會事先會準備緊急紓困貸款,而且政府會不敢讓它倒,說不定市場還會對它的股價更捧場?金融學理上對TBTF業者有「政府隱性保證」的說法,最近一些研究也指出:從2008年美國政府對AIG紓困到2013年7月FSB宣布9家G-SII為止,它們股價的異常報酬率平均高達11.7%!但是,MetLife不平之鳴其實是擔心更嚴格、也更不合理的監理。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,它並未申請美國政府紓困;美國政府也沒有像對其他未申請的銀行業者強迫中獎一樣,硬要MetLife接受紓困。所以,MetLife認為它從未影響美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。美國傳統上是由各州政府監理保險業,聯邦政府未來會監理它們,也是MetLife的隱憂。就像大陸的電影「秋菊打官司」一樣,MetLife「要一個說法」:保險業的營運模式與財務結構,和銀行業有天壤之別:銀行吸收短期存款,從事貸放,其監理的核心在於資產,如果它的資產品質有問題,引起存款戶的信心危機而擠兌,會造成系統性風險。保險業則是向保戶收取保費,成為長期的債務,應不致造成擠兌。經營保險業的核心問題,與其說是資產品質,還不如其債務品質更為重要。銀行業槓桿比例較高,保險業則較低,理應有不同的監理,但是否可避免被「雞同鴨管」,MetLife也沒有把握。FSB在去年7月也將MetLife認定為G-SII,其決定過程一樣是黑盒子。FSB是國際組織,不應直接拘束民間機構。但美國主管機關是FSB重要成員,一向主宰國際關係但又有孤立主義傾向的美國,國力日漸衰落,對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也日漸降低,從最近杯葛亞投行反而被盟邦打臉,可見一斑。如果容許FSB或G20拖著FSOC鼻子走,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嗎?SIFI的用意就是要逼超大型業者瘦身:「大者化小」有助「大事化小」。美國央行副總裁Stanley Fisher推估:被指定成銀行類SIFI的大通銀行集團,到2019年將會有220億美元的資本短絀,相當可觀!市場也有類似看法:高盛券商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:J P Morgan應該自行拆解成幾個較小的集團,以避免因為將來資本適足性被提高到11.5%,資金成本會比同業高出100到200個基準點。現在摩根銀行被認為是多角化經營而有20%以上的折價,拆解之後合計的市值理應會更高。MetLife v. FSOC案的衝擊,只能走著瞧。但是,從本案所顯示的挑戰,我們可觀察到進法院講道理的法治雅量與監理文化,也可藉此了解國際上大型金融機構業務與策略調整的因應趨勢,對於我國應有相當的參考價值。
arrow
arrow

    rj0z5e4f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