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你試聽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英文課:
一般人對於創業最大的誤解,是對創意與創新的盲目崇拜,認為只要找到一個超級Idea,就能夠成功創業,變成下一個Bill Gates。Facebook、iPhone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如何從「老梗」變「商機」?這個邏輯最大的問題,在於沒有去認知到所謂的超級Idea,往往是在極度競爭的環境中,一個創業團隊經歷長時間的嘗試、失敗,最後碰撞、研磨、變形出來的成果。身為旁人,你很容易忽略了這個過程的曲折,方便的用最後的結論來認定因果,所以才會上了Idea的當。大概很少人會反對,Facebook是近年來最成功的網路創業公司。台灣的用戶大都是在2009年之後才開始使用Facebook的,但你知道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存在多久了嗎?答案是整整五年。事實上,早在Facebook是Facebook之前,他們可是經歷好幾年的辛苦掙扎。看過《社群網戰》電影的人就知道,Mark Zuckerberg剛創辦Facebook時,他在想的根本只有如何讓所有哈佛學生加入這網站。要說他當年早想到、知道、預測到這就是超級Idea,10年後全世界將有12億人在使用這個網站,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。更重要的是,當Mark還只有一個陽春到不行的Facebook,忙著吸引哈佛的1萬名學生加入時,那時如日中天的社群網站Myspace早就已經擁有上千萬會員。2004年我剛搬到美國,打開電台、電視,每個歌手、藝人,每天在聊的都是誰的Myspace朋友比較多。不要說一般人,連北美的創投、網路專家,每個人都不看好Facebook有一天能夠打敗Myspace,更別說像現在這樣主宰社交世界了。改變這一切的不是實名制社交這個Idea有多好,是Mark與Facebook團隊的執行力,不斷的更新產品,不斷的從使用者的回饋中求進步、找成長、累積用戶。另外,Myspace賣給新聞集團後,忙著開始營利,因而減緩了創新的速度,也對2008年整個戰局的扭轉,有著巨大的影響。這兩年熱門的iPhone,也是另外一個Idea不值錢的好例子。用任何的標準去看,智慧手機現在聽起來都像是一個超級棒的產品種類,每家硬體廠商都搶著推出自有品牌的產品。但是如果你把時空拉回到2007年,當Steve Jobs站到台上宣布iPhone之前,市場上早就充斥著許多成功有限的智慧手機,而大家對這個主意其實是半信半疑的。即便是在第一支iPhone推出之後,其實市場上的反應也只是普普通通──iPhone上市後一年多時間中,蘋果總共只賣出了600萬支手機,遠遠不及當時智慧手機領先者Blackberry的量。而為什麼iPhone能夠到達今天的地位,是蘋果在推出第一代iPhone後,不斷積極的更新軟、硬體,陸續加入了App Store、3G上網、FaceTime、iMessages、iCloud等殺手應用,和全世界的電信商簽約,然後才逐漸受到愈來愈多人喜愛。因此,智慧手機這個Idea雖然不是蘋果先想到的,但是他們把它執行到了極致,才變成了一個人手一支的超成功產品。換句話說社群網站、智慧手機都是老梗,但Facebook、Apple把它們執行到極致,才有今天的成績。所以創業重點其實不是Idea多新穎、原創,而是它的市場潛力多大,而執行者能不能把它發揮到極致,如此罷了。
留言列表